岩质边坡治理:守护山体稳定与安全
2025-03-05 14:19:13
作者:
浏览量:154
在各类工程建设以及自然山体环境中,重庆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关乎重大。它不仅影响着工程的顺利开展,更与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生态环境息息相关。岩质边坡治理因此成为一项极具意义且复杂的工作。
一、岩质边坡治理的重要性
保障生命财产安全
不稳定的岩质边坡容易引发滑坡、崩塌等地质灾害。在人口密集区域,这些灾害一旦发生,可能导致房屋被掩埋、道路被阻断、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。例如在山区城镇,岩质边坡失稳可能瞬间摧毁山下的村庄,给居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。通过有效的岩质边坡治理,能极大降低这类灾害发生的风险,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安全保障。
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
在道路、桥梁、建筑等工程建设中,若涉及岩质边坡,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。如果边坡不稳定,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坍塌,损坏施工设备,延误工期,增加工程成本。对岩质边坡进行科学治理,可保证工程在安全的环境下顺利推进,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效益。
二、岩质边坡常见问题
风化侵蚀
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,岩石会受到风化作用,导致其结构逐渐疏松。风、雨、温度变化等因素不断侵蚀岩石,使岩石表面剥落、破碎。在一些干旱多风地区,岩质边坡的风化侵蚀尤为严重,岩石表面形成大量碎屑,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。
结构缺陷
部分岩质边坡本身存在结构缺陷,如节理、裂隙发育。这些天然的结构面使得岩石之间的连接减弱,在重力、雨水等外力作用下,岩石容易沿着这些结构面滑动或崩塌。例如在一些石灰岩地区,由于岩石的岩溶发育,边坡内部形成空洞,进一步加剧了边坡的不稳定性。
三、岩质边坡治理方法
锚固技术
锚固是常用的岩质边坡治理方法之一。通过在边坡岩体中钻孔,插入锚杆或锚索,然后注入水泥砂浆,使锚杆或锚索与岩体紧密结合。锚杆或锚索将不稳定的岩体与稳定的岩体连接在一起,提供额外的锚固力,增强边坡的稳定性。在高陡岩质边坡治理中,锚索锚固技术应用广泛,能够有效抵抗岩体的下滑力。
坡面防护
坡面防护旨在保护边坡表面免受风化侵蚀。常见的坡面防护措施有喷浆防护、挂网喷浆防护等。喷浆防护是将水泥砂浆喷射到边坡表面,形成一层防护层,阻止风化作用进一步侵蚀岩石。挂网喷浆防护则是在坡面铺设钢筋网后再喷射水泥砂浆,增强防护层的强度和附着力,适用于风化严重、坡面破碎的岩质边坡。
排水系统设置
水是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。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,能有效降低地下水水位,减少雨水对边坡的冲刷。在边坡顶部设置截水沟,拦截地表水,使其不流入边坡范围;在边坡内部设置排水孔,排出地下水。例如在一些土质与岩石混合的边坡,排水系统的完善对于防止边坡因水的作用而失稳至关重要。
四、治理后监测维护
定期监测
岩质边坡治理后,需要进行定期监测。通过位移监测、应力监测等手段,实时掌握边坡的变形情况和受力状态。例如使用全站仪等设备,定期测量边坡表面的位移,一旦发现位移异常增大,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。
维护保养
对治理后的边坡进行维护保养,确保治理措施持续有效。检查锚固设施是否松动、坡面防护层是否破损、排水系统是否畅通等。若发现问题,及时进行修复和维护,如对松动的锚杆进行紧固,对破损的坡面防护层进行修补,保障岩质边坡长期处于稳定状态。
岩质边坡治理是一项综合性、系统性的工作,从认识其重要性,到解决常见问题,再到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以及后续的监测维护,每一步都紧密相连。只有做好岩质边坡治理工作,才能守护好山体的稳定与安全,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。